长治技师学院:“匠心能手”在这里锻造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曾以这样一句有力的话语,将培养高技能人才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励广大青年以技能成才、以技能报国,也让一心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长治技师学院感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办好技工教育的殷切期望。

回顾办学历程,“担当”与“前行”是长治技师学院始终保持的姿态,它展现着长治技师学院四十载发展的精神气质,也闪动着每一名师生拼搏争先的奋斗光芒。”2020年5月,当山西省再一次为各行各业成绩卓著的劳动者予以表彰肯定时,该院又一名教师张海涛被推荐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他在制造业技术创新方面作出的探索与贡献,和培育出的一批批在不同岗位、舞台上闪光的学生,都是这枚勋章的一部分,也是学院历年来尽心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缩影。
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
创建于1978年的长治技师学院,是政府主办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学院以高级技工、预备技师为主要培养目标,综合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考核评价、技能鉴定、公共实训等功能为一体,全面服务区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多年来,先后有40000名毕业生从学院走出,战斗在我省各行各业的一线岗位,为省市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名副其实的“高技能人才摇篮”。

张海涛作为长治技师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在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前,他曾于2013年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于2014年,被山西省人社厅授予“山西省技工教育骨干教师”;于2019年参加第二届长治技能大赛,被授予“太行技术状元”、“长治市五一劳动奖章”;于2019年参加首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获省政府授予的“三晋技术能手”称号。作为一名“85后”青年教师,他的履历表不可谓不丰厚,在将所学所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自身的专业水平也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
这一切得益于学院为教师队伍的成长所提供的沃土。
李克强总理说,“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而是教师。”
长治技师学院十分重视教师队伍这一“技能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队伍建设,全院380余名教职工中,中高级职称以上教师80余人、讲师50人、双师型教师140人、一体化教师69人;有全国技术能手1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专业带头人5名,三晋技术能手15名,8名教师具有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裁判资格,2人享受市政府津贴。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的个人成长,积极开展校内培训、评课评教、教学能手选拔、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派出教师赴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全方位、多层面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学院发展的核心力量。
该院教师中,不乏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三晋技术能手这样的技术“大咖”。也因此,他们不但将自己的“一身本领”传授给了学生,更以自己对于技术升级的追求、对于工匠精神的崇尚,影响着一届届学生,指导他们步上工作岗位,用勤劳精巧的双手撷取创新果实,在生产建设的一线贡献智慧汗水。
从“好苗子”到“好工匠”
走进长治技师学院,主校、海棠、太行三个校区现共有在校生3600多人。校园占地150亩,三个图书馆藏书共20余万册,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焊接加工、汽车维修等工业专业实习实训场和酒店、导游、计算机中心等现代服务业实习实训场超过800个,还有近4000台(套)各类生产实习设备,形成了具有“校中厂、厂中校”特色的“工厂式校区”。
在“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发展方针引领下,长治技师学院已从40年前那所“校址属借居、实训零设备、专业一两个、学生百十人”的简陋普通技工学校,发展为了国内闻名、领先全省的技师学院。眼下,它开设有数控加工、模具设计制造、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汽车检测维修、焊接加工、机电一体化、矿山机电、现代服务等20余个专业,不断丰富“引企入校”“订单培养”“互建工作站”等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以现代机械制造类创特色、现代服务类扩规模的专业格局,将大批有潜力、肯学习、勤实践的“好苗子”,培育成了各企业、单位中名声响当当的“好工匠”。

为了给学生搭建通往未来的坚实桥梁,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治清华机械厂、淮海工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办“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方位、多层面助推技能人才成长,年开展职业培训达到2000人次,并且连续完成“山西省首届技能大赛”和两届“长治技能大赛”及“第45、46届世界技能大赛山西选拔赛”等近30次省、市综合性技能竞赛和全省国防科工办等重点行业技能赛事的组织和参赛任务。仅在2019年首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就有46名师生获得表彰。
能够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离不开学院多年来对“德技并重”的育人思路,“素养引领、技能为基”的课程体系和“产教一体、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坚持。学院里的老师们,往往都和张海涛一样,将忠于匠心,精于技能贯彻到了平日的教育教学与自身对技术的钻研上,让学生们的在校学习能与社会接轨,明确社会所需以及自我提升的方向。
将企业产品引入自己的课堂,按照企业生产流程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验粗加工、精加工、检验、安全员、管理员、班组长等岗位工作要求,学生在技能和生产能力方面明显提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队合作、承担重任、精益求精、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长治技师学院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为社会输出“技术担当”
越深入了解长治技师学院,一个“工匠高地”“人才摇篮”的形象,也在我们眼前越发清晰。
40年的办学征程,长治技师学院已成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院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省行业龙头单位”、“省级集体一等功单位”、“全省创业就业先进集体”、“市级名校”、“市级模范单位”和省、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是一所引领山西省职业教育发展、服务区域经济转型的全国一流职业院校。

近年来,该院师生不断活跃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先后有700多名师生选手脱颖而出、获得表彰,在省、市各行各业中担当技术中坚、岗位尖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为社会贡献聪明才智的同时,也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在张海涛的学生里,就有多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长治市五一劳动奖章”、“太行技术状元”、“太行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更有不少人已经成功创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更大贡献。
如今,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行业,激励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蔚然成风。时代呼唤大国工匠,社会需要技能精英。作为我省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技能教育的“领头羊”,长治技师学院必将为我省“四为两高两同步”战略推进、项目建设、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能支撑、人才支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再创辉煌、再立新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