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孙海林:研究有进展 再累也值得
胡晔 2017-10-09

人物名片:孙海林,男, 1978年出生,河南人,现任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2017绍兴市劳模获得者。

劳模寄语:好奇心是支持我不断进步的源泉。每次灵感和突破,都能让我忘记疲惫。

2001年,大学毕业的孙海林从千里之外的河南只身来到上虞,投入原料药研发行业。转眼16年过去,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到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的技术部经理,期间考取了研究生、改进了多个原料药的生产工艺、收获了爱情,书写出了一首属于自己的异乡励志诗。

"好奇心是支持我不断进步的源泉。"回首过去,孙海林笑着表示,虽然曾一个月未回家只为研发一个新技术,也曾骑着自行车深夜赶往公司解决生产难题,但他从未觉得自己辛苦。"因为我热爱这个行业。每次灵感和突破,都能让我忘记疲惫,重装上阵。"

废寝忘食专研,只为完成项目

2008年,对孙海林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那年是他进入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的第二年,也是他首次领命对公司的主打产品进行工艺评估。"当时,公司必须在短时间内明确多个待选工艺的优劣性,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投资。"孙海林表示,时间紧迫,他来不及多想,转身就投入了工作。

由于工作量巨大,孙海林没日没夜地在公司进行试验、分析,饿了就泡碗面吃、困了就在值班室睡一会。直到身上有了异味,他才回家洗澡、换衣服。经过整整一个月的工作,他终于顺利完成工艺评估工作,为公司制定下一步的投资方向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持。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2010年夏季,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左氟中间体项目需要试产确认,孙海林又连续几个月工作到晚上10点钟。2012年、2013年,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进行企业认证工作,已升任技术部经理的他又带领团队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工作,为公司的认证通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孙海林(中)

不断创新思路,改进生产工艺

从事原料药研发,光有热情还不够,必须得有创新精神。近年来,制药行业越来越注重环保。谨遵"京新药,精心造"的企业理念,孙海林多次走访车间,了解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再凭借自己的理论知识拟定改进方案

左氧氟沙星是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但传统的工艺不仅流程长,还需使用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溶剂。为解决这一问题,孙海林进行了数月、几百次的实验,最终通过替换关键溶剂的方式,一举简化了左氧氟沙星的工艺流程、减少了三废排放量。目前,这项工艺已成为专利,每年为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节省400万元。

在盐酸环丙沙星的工艺改进中,孙海林又利用先进的试验设计方法,在短时间内明确了试验条件,实现了工艺路线的绿色化改进,为降低公司环保压力和释放车间生产能力做出了贡献。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凭借这些贡献,孙海林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科技先进人物。

"我正努力提升团队的研发水平。"谈及接下去的工作计划,孙海林表示,个人力量有限,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作为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的技术部经理,他会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递给各团队成员,引导大家提升个人能力。

采访手记:

"我并不觉得很辛苦。"在采访中,孙海林多次说道,因为自己从小就喜欢化学,所以才选择从事原料药研发工作。因为有兴趣,所以再苦再累也觉得很快乐。"对我来说,每次灵感和突破,都能让我忘记疲惫,重装上阵。" 孙海林说。